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就印發《關于推動綠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答記者問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綠色發展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保險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中的重要作用,近日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關于推動綠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日前,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指導意見》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莊嚴提出“雙碳”戰略目標,為我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綠色低碳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綠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綠色保險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從負債和資產兩端同時發力,充分發揮損失補償、風險減量、資金引導的作用,助力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2022年,原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印發綠色保險業務統計制度的通知》,首次明確綠色保險定義,并建立綠色保險業務統計制度,使綠色保險可統計可監測,建立了評估的基本標準,為綠色保險發展打下扎實基礎。但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市場主體對綠色保險發展原則、目標任務的認識仍需進一步統一,在推動發展方向、激勵約束政策、監督評價體系、信息共享機制等方面亟需政策引領和支持。
2023年以來,金融監管總局通過實地考察和召開座談會的方式廣泛開展調研,不僅充分征求行業內部意見,還積極溝通相關部委,并聽取行業企業以及專家學者的意見,最終研究形成《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擬從總局角度,強化統籌引領、優化政策手段、形成發展導向,促進綠色保險發展進一步走深走實,更好服務于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
二、《指導意見》確立的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是什么?
《指導意見》從堅持系統觀念、穩中求進,堅持示范引領、重點突破,堅持創新驅動、數字賦能,堅持協同推進、開放合作等四個方面明確了推動綠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原則。《指導意見》確立的主要目標分為兩個階段,到2027年,綠色保險政策支持體系比較完善,服務體系初步建立,風險減量服務與管理機制得到優化,產品服務創新能力得到增強,形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綠色保險服務模式,綠色保險風險保障增速和保險資金綠色投資增速高于行業整體增速,在促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中的作用得到增強。到2030年,綠色保險發展取得重要進展,服務體系基本健全,成為助力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金融手段,綠色保險風險保障水平和保險資金綠色投資規模明顯提升,社會各界對綠色保險的滿意度、認可度明顯提升,綠色保險發展市場影響力顯著增強。
三、《指導意見》提出了哪些重點工作任務?
《指導意見》從負債端提出9項重點工作任務,包括提升社會應對氣候變化能力、保障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進碳匯能力鞏固提升、支持綠色低碳全民行動、提高企業環境污染防治水平、服務工業領域綠色低碳與綠色制造工程發展、推進城鄉建設節能降碳增效、助力交通運輸綠色低碳發展等,旨在提升重點領域保險保障和服務水平。《指導意見》從投資端提出3項重點工作任務,涉及完善綠色投資管理體系、強化保險資金綠色發展支持、加強綠色投資流程管理等,旨在加強保險資金綠色投資支持力度。
四、《指導意見》在加強重點領域綠色保險保障方面有哪些考慮?
在保險保障方面,《指導意見》鼓勵保險公司積極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聚焦生態文明建設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提供有針對性的風險保障方案,為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綠色保險保障重點任務的主要框架來源于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碳達峰十大行動”對于綠色發展重點領域的分類,同時結合保險業實際,增加設置服務應對氣候變化和提升企業環境污染防治水平兩個重點領域。
五、《指導意見》在貫徹落實方面有哪些保障舉措?
《指導意見》聚焦保險機構,從強化主體責任、加大資源投入、提升風控能力、健全服務體系等四方面提出要求,切實加強行業主體綠色保險經營管理能力支撐。
《指導意見》強化監管引領,從償付能力計算規則、保險資金運用政策、產品備案管理、業務領域相關制度規范等方面完善政策舉措,持續提升統計分析等方面的監管要求,強化監管評價體系等正向激勵作用,切實提升對綠色保險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指導意見》推進合作協同,要求保險業協會、保險資管業協會、保險學會、精算師協會、銀保信公司和上海保交所充分發揮自身功能作用,強化行業與跨行業交流協作,共同服務綠色保險發展大局。
《指導意見》強調深化合作,要求全行業要加強與各業務主管部門、地方政府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打造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綠色保險發展體系。
此外,《指導意見》還強調宣傳交流,要求行業自律組織加強傳播綠色保險理念和政策,營造有利于綠色保險發展的良好環境,并要求行業加強與綠色產業企業、研究機構等組織的交流合作,積極開展對外合作交流,推動制度、準則和標準共建,共同助力綠色低碳發展。